“平成”30年重塑天皇角色 日本民眾評價:開明、親民、有膽量
明仁天皇(右)與德仁皇太子日本当局今天將提早颁布新天皇時代年號。連日來,媒體進行了各種阐发和猜測,氣氛頗為熱鬧,但更值得關注的也許是持續30年的“平成時代”即將落下帷幕。“平成時代”留下了什麼?日本民眾若何对待天皇與這個時代?“平成”寄意內外及六合安然平静,但過去30年對日本而言遠不服靜,從幾場大地动到核泄露,從少子老齡化加劇到經濟長期低迷,日本經歷了國家發展的低潮期。盡管如斯,日本的經濟與社會在這一時期更趨成熟,國際形象晋升,多數日本民眾認為“平成”是個“好時代”。“在國民指望和平的強烈意志支撐下,實現了近代初次沒有經歷戰爭的時代”,明仁天皇曾這樣總結。明仁天皇以親民著稱,他在歷史問題上秉承的誠懇检讨態度遭到各方尊敬。這是給新天皇留下的首要遺產。當下的日本,社會問題叢生,對“往日榮光”的懷念情緒日趋濃厚,新天皇面臨考驗。
聽日本民眾談“天皇”
明仁天皇生前逊位,引发社會震動,当局在新天皇登基前颁布新年號,也創下先例,這讓很多日本人進一步思虑皇室的@职%Q623L%位%Q623L%地%Q623L%方和感%243L7%化@。《環球時報》記者注重到,有人是以加倍支撑老天皇,也有少數人認為皇室是过剩的,舉行游行请求廢除天皇制。這些現象體現出日本人對天皇的復雜心態。
一位曾擔任交际官的日本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談起天皇時,感伤頗多。他說,天皇轨制在日本延續上千年,時常出現和現代社會無法相適應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老一輩人來說,從戰略上看,天皇就像扇子上独一的釘子,很是首要。對於年輕人來說,天皇卻犹如一名明星”,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制订新憲法,天皇的职位地方變得含糊。“天皇的職責是籠絡民气,卻沒有實際的權限。為此,包含提早逊位和鼎新皇室等都是需要的,透明度增长可以緩釋年輕人對皇室的豪情,從神化走向真實,產生更天然的豪情。”
“天皇雖然是天皇,可是也有作為人的根基權利,應該和平凡國民一樣遭到尊敬,現任天皇提早逊位的意向應該获得尊敬。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名日本媒體的資深記者接管《環球時報》採訪時說,“根據現行憲法,天皇是國民意味的主旨,我但愿新天皇也能和老天皇在位時一樣,繼續發揮作為國家意味的感化。若是参加我個人的设法,那就是但愿天皇還能在災害發生等國民面臨苦難的時候,能夠和國民配合分擔悲哀,相互鼓勵。”
這位記者的話代表了不少日本民眾對天皇的觀感。一位40多歲的平凡日本女性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於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她來說,她隻想對退休的天皇說一句“辛劳了!”她對明仁天皇在位期間,面對各種批评,尽力讓本身不干政,只是做好一個“意味”而感動和尊重他,也因他娶了布衣做皇后而產生親近感。“也許他並沒有為我們做什麼,但看到電視上天皇為逊位而舉行的各種活動,看到他一向面帶笑脸,我感触高興。能笑對逊位,這真是一個好時代。”
根據日本富士電視台客岁12月的民調,9成以上日本人很是認可明仁天皇夫婦的親民態度。日本民眾評價明仁天皇時用得至多的三個詞是“開明、親民、有膽量”。還有調查顯示,約7成日本民眾滿足於當前的糊口,認為“平成時代”是個“好時代”。
親民風格與歷史認知
1989年1月7日,日本天皇裕仁駕崩,56歲的皇太子、現在的明仁天皇登基,定年號為“平成”。此時,距日本二戰戰敗降服佩服已過去43年,日本已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個時間也恰是日本房地產泡沫决裂、經濟開始顯著下滑的節點,或說,在日本經濟繁榮過后,日本開啟了“平成時代”。
明仁天皇是一名“嶄新”的天皇:在權力上,他不克不及再像父親裕仁那樣參與國政,乃至做對外發動戰爭的旗头。天皇的感化被美國給日本制订的《憲法》限制為“國家意味”。從1989年到現在,明仁天皇的日本皇室的重要事情是“國際親善”活動、出席國家重大祭典和慈善活動等。
明仁天皇也成心讓本身適應新的時代。他是日本第一個對國民發表講話時再也不利用“鄭重體”的天皇,顯示出親切、親民的態度。1991年,日本南部長崎縣雲仙岳火山持續噴發,數以千計的民眾被迫撤離。明仁天皇夫婦探訪緊急避難中间,屈膝抚慰民眾。依照慣例,與天皇對話的人不允許與天皇有眼神交换,更不消說握手等身體接觸了。這一情形讓守旧人士嘩然,卻讓日本國民感動。
事實上,日本在經歷了二戰慘敗、美國革新等以后,個人主義及左翼思潮興起。明仁天皇的父親裕仁因戰敗而走下神壇,幾十年間親近國民的尽力一向成效不彰。日本皇室也一度被輿論口誅筆伐,被認為是后进的意味。而皇太子時期的明仁决然拒絕隻能在皇室和華族(貴族)中挑選皇后人選的規定,轉而迎娶民間女子美智子,一会儿拉近皇室和民眾的距離。繼明仁天皇以后,他的長子和次子都迎娶了民間女子。
明仁天皇的“膽識”也體現在他的歷史認知上。盡管裕仁天皇曾經贊同並號召日本民眾支撑日本對外戰爭,但明仁天皇對日本侵犯歷史的態度是“检讨”。他登基后,前后出訪東南亞和中國。2005年,明仁天皇答复記者提問時明確說:“日本自昭和初年至昭和20年(1945年)幾無寧日。但愿此后在更多人的尽力之下正確繼承有關過去事實的知識,以鑒未來。”
明仁天皇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契合“平成”大部门時間裡“對外友爱,對內检讨”的日本輿論主流。惋惜在某些時期,包含“平成”末期,日本國內右翼获得壯大和發展,右翼思潮卷土重來,日本和東亞鄰國的關系也一度變冷。
“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
在日本國民看來,“平成”30年是日本經濟與社會日趨成熟的時期,當然也是低迷、活气不足的時代。除經濟泡沫被戳破,1995年的阪神大地动和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务,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动和福島核泄露等天災人禍,加之少子化等問題,日本人的喪失感加劇,是以也稱“平成時代”是“落空的20年”甚至“落空的30年”。
當然,單純以“喪失”來权衡“平成時代”並不客觀。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學者盧昊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在過去幾十年连结了相對穩定的發展,社會秩序較為安宁,國民福利也有所增長。盡管經濟總量讓位於中國,但在資本、技術和文化等方面,日本仍连结著很強的國際競爭力,而它面臨的社會問題也非其獨有。
總體上,天皇还是“虛君”,明仁天皇本人有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並經常在重大場合發言,同時審慎地遵照憲法約束和政治傳統,與各種政治气力连结距離。他將本身的脚色定位為“國家服務者”和“國民傾聽者”。
有阐发稱,無論是政治上的影響力,還是與國民之間的聯系,明仁天皇都比父親做得好。在日本國內,對天皇參與政治的容許度在擴大,守旧勢力但愿借天皇權威統合日本,擺脫“戰后體制”,和平主義者則指望天皇牽制安倍政權的修憲、強軍政策。因此日本國內也有觀點認為,在“平成時代”,日本所謂“意味天皇制”正在崩溃,天皇的政治脚色正在增強。
明仁天皇一配合17位日本辅弼共過事,而安倍晉三是此中任期最長的一名。日本《現代周刊》雜志揭秘稱,安倍曾屡次请求明仁天皇出席紀念二戰戰犯相關的活動及但愿天皇表態支撑其修憲。但和安倍筹算繼承“祖志”分歧,明仁天皇不願重蹈父親的覆轍(他乃至認為父親當初是被日本軍部操纵並擔上了戰敗降服佩服的罪責)。
“平成時代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日本的國家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甚至國民意識都在這一時期積累了首要的量變,並發生了若干質變,或體現出質變傾向。”盧昊說,日本社會广泛認為,明仁天皇是一名親民而平實的天皇,“從人道上看,他就是一名仁慈的白叟”。可以說,這同样成為明仁天皇留下的社會遺產。
明仁天皇塑造了“天皇”的新脚色,同時提出“必要在新時代试探天皇應有的存在方法”“今朝(距離抱负目標)還很遠”。日本一名大學传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這個國家不會讓天皇和皇室消散。作為國家團結意味的天皇,盡管分歧時代人們等待分歧,但日本皇室隻要堅持和平與親民路線,就會遭到民眾愛戴。” (李珍)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