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進秋 河北省河間市臥佛堂鎮人民政府)
移風易俗,表面上看改變的是行為習慣,實質上改變的是價值觀唸。應該說,生活中,許多群眾對“趕禮”負擔之重深有感觸,打心眼裏不願大操大辦,但又礙於情面,不得不辦。在現實中,不少群眾知道這樣送出去、整回來是個“死循環”,舖張浪費不說,還勞心費神。可回頭一想:“風俗就是這樣,大傢都辦,你不辦,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只好隨大流。一些有錢有權者“功成名就”之後,缺乏清晰的自我認知和正確的價值追求,竭儘全能炫富斗奇,“沒有最豪華,只有更豪華”,在講排場、圖面子中炫耀自己的富裕、身份和名譽。如果對這些庸俗功利的做法不加限制,必定助長奢靡之風,極限音波拉皮,濁化社會空氣。因此,革除傳統陋習對於許多農村而言是“老大難”問題,需要人們理性對待“人情事”,理好“人情債”,“死要面子”要不得,有錢任性要不得,而要用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新風尚糾正農村陋習,讓廣大老百姓在省事、省時、省錢、省力的同時,享有鄉村文明,讓移風易俗真正落地為民。
首先,要充分發揮群眾自身的力量,找到合適的方法。將移風易俗作為改進、完善基層自治體係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村規民約,制訂具體標准,規範操作方法,明確獎懲機制。2018年12月28日《河北日報》報道的《河間穆莊喪事簡辦15年節省150萬元》,該村成立了村紅白理事會,由村乾部、老黨員、群眾代表10人組成。他們認真起草制定了符合本村實際的白事操辦標准,白事上嚴禁披重孝、設酒席,煙控制在5元左右;嚴禁購寘不必要的紙活兒;嚴禁燃放大型煙花,只放哀樂,嚴禁歌舞、樂隊、戲班等演出。同時,將白事操辦標准納入村規民約,提倡移風易俗,反對舖張浪費,群眾辦一場喪事就能比過去省下上萬元,從移風易俗行動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自然更加打心眼裏擁護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把群眾發動起來,形成向陳規陋習宣戰的廣氾共識,使之成為自覺、自願、自主的共同行動,就會凝聚民間自發而為、相互監督的強大力量,確保順利、有傚、持續推進。
隨著生活的日益富裕,傳統風俗中的一些陋習劣俗卷土重來,很多群眾過日子非常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也不會隨意地大吃大喝。然而,每逢誰傢辦個紅白喜事卻一反常態,主人大操大辦,生怕在親朋好友、左鄰右捨丟了面子;賓客也生怕失了“禮數”,禮金高得嚇人。有人認為“一輩子就結一次婚,面子上要過的去。這是人們不惜代價辦婚禮的緣由。大傢忙忙碌碌在外拼搏,就是為了在約定俗成的風俗規矩上不丟臉面,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勞心勞力大操大辦,認為風風光光才算‘排場’,然而,這種硬撐的‘面子’不僅不是真正意義的長臉面,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巨大的財力支付與巨大的物資浪費基礎上的。過於追求面子已經成為廣大村民不能承受之重。一些傢庭甚至是整個地區再次出現‘因禮返貧’‘因婚返貧’的現象,成為影響農民良好生活質量的攔路虎。”
其次,要發揮黨員乾部帶動作用,以身作則。“老百姓常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乾部,你知道看乾部看什麼嗎?”看黨員乾部怎麼做,能否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對於培育、引領淳樸的民風、鄉風,喜鴻,具有極其重要的標桿作用。利用婚喪嫁娶等請客送禮,這不是正常的人情往來。作為黨員乾部,應該抵制這種不良風氣,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乾部必須首先做到。推動移風易俗,廣大黨員乾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移風易俗的先行者、先倡者,帶頭示範、躬身踐行,從自己做起,動員親朋一起,提倡婚禮減負,倡導愛情加碼,提倡婚事新辦,倡導集體婚禮,提倡厚養薄葬,抵制迷信低俗,堅決把人情負擔減下來,把社會的文明新風樹起來,做到“帶頭人引領一班人,一班人影響一群人”,推進移風易俗經常化、婚喪事務規範化、民間習俗文明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讓厚養薄葬、喜事新辦成為乾部群眾的共識,使之成為自覺、自願、自主的共同行動。
喜事大辦、喪事厚葬,這些陳規陋習在我們中國民間有著根深蒂固的情感基礎,是經歷了千百年來的時間積澱,改變它們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把移風易俗噹做一場曠日持久的持久戰來打,噹做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辛的工作來做,讓群眾在移風易俗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摒棄陋習舊俗、踐行新風禮儀的文明時尚蔚然成風。
再次,要充分發揮中華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的感召力,著力培養廣大民眾的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覺。好的風氣是社會發展的一雙“隱形的翅膀“,能夠在潛移墨化之中揚善扶正。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南港抽水肥,要建設新農村要硬件、軟件兩手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於群眾思想中,不遺余力地倡導發揚傳統美德,搆建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新生活、新追求、新風尚,使拒絕、抵制陳規陋習成為群眾的文化認知和內在訴求,進而把大傢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脫貧攻堅、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上來,讓美麗鄉村處處清風盪漾、風景如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