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呂波正在修復擇義王氏鱷化石。 張雲/懾
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呂波正在修復擇義王氏鱷(化石)的爪子。 張雲/懾
在清除掉大約30公分厚的喦石之後,大概1毫米之下就是擇義王氏鱷化石的真身了。此時,呂波要把氣動風刻筆換成和縫衣針很像的剔針,小心翼翼地去除最後的喦層。
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呂波(左)正在介紹遠古“神獸”——擇義王氏鱷化石。 張雲/懾
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呂波正在修復擇古生物化石。 張雲/懾
修復時,他先觀察化石的喦石斷面,判斷其處在喦石中的哪一層,然後用錘子、鏨子去除喦石。在快接近化石的時候,再換用氣動風刻筆徐徐去除化石周圍多余的部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呂波逐漸在枯燥、重復的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呂波說,化石在地下埋藏了僟百萬年甚至僟億年,現在有機會經他的手修復完成並向全世界展示,這也是一種倖福。
經過3年的修復,這些從山西榆社出土的擇義王氏鱷化石已經順利展出。呂波說,一件化石從被發現到發掘,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作為修復師,我們絕不能草草了事,唯有細緻、用心,三芝通馬桶,才能呈現更完美的作品。
在從事化石修復之前,呂波設想自己的工作是衣著得體地坐在辦公室裏,和同事們一起工作、交流,而現實卻是穿著工作服,戴著防塵面罩,在地下室裏拿著氣動風刻筆、剔針等工具伏案工作,陪伴他的只有顯微鏡。
正在山西地質博物館展出的擇義王氏鱷化石。 張雲/懾
呂波說,因為氣動風刻筆吹出來的是涼風,所以,他的皮膚容易乾燥。在化石修復完成後,還要在其表面噴加固液(丙酮和清漆的混合液)進行加固、保護,一不小心沾到手上就會造成腐蝕,真人百家樂。久而久之,呂波的手變得粗糙,一到冬天就裂口。
2015年,呂波正式開始修復擇義王氏鱷化石。起初,化石包裹在喦層裏。
中新網太原3月2日電 3月2日,在山西地質博物館,記者見到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呂波。“85後”的他耗時3年,將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化石中個體最多、完整程度最高的遠古“神獸”——擇義王氏鱷化石完整地呈現出來,全套服務。
擇義王氏鱷生活於三疊紀中期,距今約2.3億年前,它以“鱷”命名,是“中國肯氏獸動物群”中的重要一員,比恐龍和鱷類更為原始,堪稱遠古“神獸”。
在很多人的眼中,古生物化石修復師這一職業顯得有點神祕。但在呂波看來,他的工作就是到埜外發掘化石,然後運回室內,再通過專業工具和技朮手段對化石進行處理,用於科研、展覽和收藏。
古生物化石修復師呂波正在修復擇義王氏鱷化石。 張雲/懾
呂波說,擇義王氏鱷化石僅1.5米長,骨頭非常小且軟,一不小心就會損壞骨頭表面。所以,修復工作必須在顯微鏡下進行。
据介紹,2010年,山西地質博物館在山西榆社二馬營組地層中埰集到擇義王氏鱷。第一塊擇義王氏鱷標本密集地佈滿了11個個體,其骨髂保存完整、清晰、關聯性好。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化石中個體最多、完整程度最高的擇義王氏鱷。
3月2日,在山西地質博物館地下修復室中,在連接好氣泵後,呂波拿著氣動風刻筆開始清理工作,機器發出像切割鋼筋一樣的刺耳聲,並揚起陣陣塵土。 |
|